资讯:特有濒危植物!乔迁“入住”江津!
每年5月22日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为保护长江中上游生物多样性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
(资料图片)
5月18日
江津区林业局、市鱼保处
西南大学、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
联合举办了
“修复长江生态环境,复元生物多样性”
疏花水柏枝、丰都车前野外回归活动
将人工繁育成功的
800余株疏花水柏枝
100余株丰都车前
乔迁“新居”
入住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华镇段
▲西南大学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研究中心科研人员向志愿者讲解疏花水柏枝野放技术。记者 陈俊希 摄
丰都车前是三峡库区特有濒危植物,其野外分布十分狭窄,生境破碎,个体数量稀少。疏花水柏枝具有很强的抵抗洪水冲击和忍耐水淹的能力,是一种优良的河岸固沙绿化树种,不仅对河滩水位涨落带能起到固土护岸和绿化的作用,还对恢复长江生态环境和提升长江沿线两岸风貌有着重要意义。
▲疏花水柏枝。记者 陈俊希 摄
挖土、栽苗、浇水......当天,江津区林业局工作人员、西南大学的志愿者们将一株株通过在四川、重庆多地采集优质种质资源,成功培育出来的疏花水柏枝、丰都车前繁育幼苗,从育苗盆移栽到土壤上进行野放。
▲志愿者们正将幼苗移栽到土壤上进行野放。记者 陈俊希 摄
“疏花水柏枝、丰都车前即使是在炼苗后期,也十分容易出现枝干枯死的现象。目前我们采用扦插、水培和土培相结合的方式对疏花水柏枝、丰都车前进行繁育,为了提高它们野外回归后的成活率,我们还通过土壤改造、人工抚育等方式,克服重金属污染、极端高温胁迫等方面的困难,并持续开展原生境及物种多样性研究,评估筛选适宜的区域,进行适应性改造,确保它们能够适应环境,茁壮成长。”西南大学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研究中心邓洪平教授告诉记者。
▲西南大学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研究中心邓洪平教授正在为志愿者们讲解疏花水柏枝。记者 陈俊希 摄
据了解,经过一年的野外样线、样方调查,目前江津区共布设样线68条,样方128个,基本摸清了全区疏花水柏枝、丰都车前的种群和群落现状,为野外回归区域的选择提供了支撑。
下一步,江津区林业局与西南大学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中心将根据疏花水柏枝、丰都车前生境特点,生长习性,科学推进大范围的野外回归和种群复壮。作为疏花水柏枝、丰都车前等长江中上游珍稀濒危物种的核心分布区,江津区也将积极开展长江中上游代表性珍稀濒危物种种质资源的监测和拯救保护工作,为保护长江中上游生物多样性,加强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全媒体记者:陈俊希 廖祥辉 王 明
通讯员:袁兴海
视频编辑:赖 婧
编辑:傅婧 编审:吴刚 陈柳颖
值班副总编辑:周 娅
总编辑:罗玉江
声明:凡江津区融媒体中心所属平台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猛戳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