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网特别转发:要全面调查胶济铁路遗产_环球今热点
2023-07-05 10:04:34
来源:互联网
(资料图)
中国社会科学网对曾多次组织胶济铁路历史遗存调查的山东建筑大学齐鲁建筑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姜波的采访
胶济铁路作为我国较早修建的铁路动脉,深刻影响了20世纪初至今沿线的社会、经济和文化风貌。不同时期的胶济铁路遗产融入到当地的城市生命与人们的生活之中,从而形成独特的历史文化廊道。今年山东省提出,将胶济铁路线作为该省文化体验廊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吸引了不少文博爱好者的关注。胶济铁路遗产包含哪些内容?其保存现状如何?曾多次组织胶济铁路历史遗存调查的山东建筑大学齐鲁建筑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姜波就相关问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胶济铁路遗产具有多重历史价值中国社会科学网:胶济铁路具有线性文化遗产的特征,而100多年的胶济铁路史又关联着近代工业与近代城市的发展与演变。当您对胶济铁路遗产展开调查时,您是如何界定胶济铁路遗产的范畴?请您谈一谈,胶济铁路遗产的性质和价值?姜波:胶济铁路属于《下塔吉尔宪章》定义工业遗产的范畴,因此其遗产范围包括与胶济铁路相关的建筑、机械、车间、工厂、选矿和冶炼的矿场和矿区、货栈仓库,能源生产、输送和利用的场所,运输及基础设施,以及与工业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胶济铁路沿线近现代工业遗产可以归纳为呈线性分布的、具有多重历史见证价值及功能属性的特殊工业遗产。从胶济铁路的多重价值来看,胶济铁路是中国最早建设运营的铁路之一,是胶济铁路是山东境内的第一条铁路。其建造和运营历史与中国近现代一系列重大事件和历史人物紧密相连,使胶济铁路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被看作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历史发展的缩影和纪念碑。近代胶济铁路的修建还改变了山东原有的经济格局,使山东的经济重心东移,即由运河沿岸转移到胶济铁路沿线,带动沿线农工矿业的发展,促进山东近代城市和工业的发展,胶济铁路见证了山东沿线城市的兴衰史。沿线城市都有保存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是近代铁路遗产的杰出代表。此外,胶济铁路具有较高技术价值和艺术价值,是近代铁路工程、管理技术水平、城市化进程和建筑设计、建造水平的实证。中国社会科学网:我们注意到胶济铁路沿线保留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站台建筑,形成不同的艺术风貌。这些近代站台建筑具有哪些特征?姜波:是的,胶济铁路站台建筑从早期的德国古典主义、德国青年派到中西合璧风格到后来的现代主义风格,代表了山东近代建筑的几种主要风格。胶济铁路沿线近代建筑的风格特点可以概况为以下三种。第一种是以青岛为核心包括大港、高密、胶州、坊子等站房建筑多采用德式建筑风格,其中青岛站及大港站采用了德国浪漫主义风格。第二种是以中式屋顶作为主要设计元素,采用西方建筑立面处理方式,通过不同的空间组合形成的中西合璧的建筑形式,例如坊子、潍县、张店等站房建筑。第三种是以济南为核心的站房建筑形式则受当时济南开放的城市文化环境影响,建筑类型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既包括了采用传统的德国古典主义的设计手法,创造了无论从建筑体量和设计手法都具有典型的西方文化元素的商埠区火车站,以及具有德国古典式建筑特点融合了中国传统屋檐形式的黄台火车站。可以说,胶济铁路沿线站房建筑风格迥异、形式多样,具有较强的艺术价值。系统评估胶济铁路近现代建筑中国社会科学网:您在90年代初就开始关注胶济铁路,21世纪以来多次组织团队对胶济铁路沿线建筑展开系统性的田野调查工作。根据您和团队的调查,胶济铁路沿线近现代建筑的分布与保存情况如何?请您介绍一下,您和团队对这些遗产的评估结果。姜波:从最早开始参与相关调研算起,我对胶济铁路的关注已有近30年。为了更加准确详细地掌握胶济铁路沿线工业历史遗存的现状和为今后全线的保护工作做好基础数据的普查统计,2016—2018年期间,我和同事们带领山东建筑大学调研团队对胶济铁路开展大规模田野调查,参与调研的国内外师生共计50多人,调研胶济铁路近现代建筑560余栋,算是对胶济铁路的家底进行全面的梳理。胶济铁路沿线近现代工业遗产呈线状分布,按照现在的行政区划可以分为青岛段、潍坊段、淄博段、济南段,各段主线首尾相连呈东西连续的线段式分布,其中潍坊段规模最大。淄博段由张店站向南延伸,作为胶济铁路支线,构成南北向轴线。胶济铁路沿线建筑整体情况尚好,但是仍有一批具有珍贵历史价值的工业遗产建筑损毁或被拆除,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我们曾对胶济铁路周边建筑进行评估,共调研胶济铁路周边的近现代建筑560余栋,以改革开放以来的新建建筑居多。周边建筑中健康度Ⅰ类建筑占65%,Ⅱ类建筑占22%,Ⅲ类建筑占7%,不详占6%。说明周边建筑普遍质量较好。胶济铁路周边建筑中建筑风貌与近代建筑风貌基本一致的占32%,相协调的占42%,不协调的占15%,极不协调的占11%。说明周边建筑大多数风格与近代建筑一致或相近,但是仍有26%的建筑影响、破坏了胶济铁路沿线铁路遗产的整体风貌。胶济铁路近现代建筑在建筑位置、规划格局、建筑形式方面基本保持现状。在选取的73处代表建筑中,真实性A级占47%,B级占38%,无法评估的占15%。真实性较高。胶济铁路沿线近现代建筑残损现象普遍存在,木结构常见残损现象为开裂、腐朽、蛀蚀等,砌体结构常见残损现象为风化、酥碱、墙体开裂等,混凝土结构常见的残损现象为开裂、屋面与墙体开裂渗水、钢筋锈蚀等。在对胶济铁路沿线近现代建筑进行现状修缮时,部分建筑的使用单位改变了原有建筑的格局及门窗样式,使用现代材料和工艺,使其真实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口述调查揭示胶济铁路历史社会面貌中国社会科学网:物质遗存历史的背后,是人类活动的历史。胶济铁路影响了中国近代以来几代人的社会生活,特别是与其密切相关的地方人群。听说您近期正在组织有关胶济铁路的口述史调查。请您介绍一下,这项工作开展的初衷,目前进展情况和调查已有收获。姜波:口述史调查是一种获得历史信息的方法,通过与亲历者和见证者进行深入交流,收集和记录他们的经验和回忆,以便更好地了解历史事件的详细情况和影响。,我们发现很多书面资料对于胶济铁路历史的描述都比较简洁,难以全面地呈现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层面的真实情况,而口述史则能够从更直接的角度获取信息,使我们更贴近历史的原生态面貌。因此,我们开展胶济铁路的口述史调查,旨在通过采访当时经历过或者亲身参与了胶济铁路兴建和运营的人员,并记录下他们的生动经历和感受,进一步呈现胶济铁路在当时社会生活中的真实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胶济铁路的历史意义,同时也是为后来的研究者和人们提供更具有参考价值的资料。近期,我们调研了济南市堤口路铁路宿舍的相关情况,铁路宿舍位于济南市天桥区堤口路153号,始建于1954年2月,是济南铁路局为职工建造的工人宿舍,也是济南现存规模最大、保存程度最好的工人社区。目前,铁路宿舍共计楼房62幢,居民约2000户,配套建有济南铁路职工子弟小学及中学。铁路宿舍公共配套设施齐全。无论原住居民数量还是社区完整程度均具有很强的代表性,铁路宿舍是一个典型的工人社区。本次调研共访谈了11处户型的30余位住户。我们将调研对象分为三类分别为,以堤口路铁路宿舍为荣的第一代居民、希望逃离堤口路铁路宿舍的第二代居民以及涌入堤口路铁路宿舍的外来租房群体。从对堤口路铁路宿舍的口述调研中,我们发现,就铁路宿舍的历史意义来看,铁路宿舍是作为当时国家重点基建之一的胶济线的职工居住地。宿舍不仅是职工们的家园,也承载着他们对铁路建设事业的无限热爱和辛勤工作的汗水。铁路宿舍建立了自己的社区文化,职工们曾经举办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团体,形成了一个紧密的社区群体,让每位居民都感受到家的温暖。在这些居民的记忆里,铁路宿舍是他们难忘的历史场景。随着时代的变迁,铁路宿舍的居民群体也已经经历了多次交替,第二代居民秉承了他们的前辈们为建设铁路事业作出的贡献,也在自己的方面努力拼搏,但同时也感慨时间流逝,他们少了像前辈们一样,拥有那份亲手建设祖国铁路的荣誉感。近年来,由于教育资源等因素的影响,有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选择在铁路宿舍附近租房居住。我们通过调研了解到,尽管环境良好且便利,但对于租房人群来说,他们更多的是看重宿舍周围的配套设施和交通便利,对于铁路宿舍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传承很少关注。记者 张清俐 张杰标签: